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

《白敦義事件》裡的社群效應

今天看到非常多不同領域的朋友都在轉同一則新聞,不是以色列的暴行、不是小米4終於重視質感,也還好,不再是復興空難不人道的報導。

但每當有很多人轉同一個連結時,通常也都最是需要警覺的,因為這很可能代表了非常符合你交友圈中的某個價值,亦或是某件非常嚴重的事,當然,也可能是極端娛樂性的事物。很不幸,這篇顯然是因為其娛樂性而瘋傳。

打錯新聞標題或是標題亂下其實很常見,臺灣媒體太常打錯字了,屢見不鮮,但這次因為包含了一種社會對國民黨以及吳敦義副總統本人的反感,而讓大家更樂於傳播這個笑話。

笑話之所以好笑,主要來自於建立優越感。大家普遍認定這是因為記者一時筆誤,或者「身體很誠實」才會自然而然「張冠李戴」的讓副總統改姓白。大家認為,以臺灣記者的水準就是會犯這種愚蠢的錯,也認為副總統就是這麼爛,才會被寫錯。

我發現這個現象時,已是事發一小時左右。為什麼我會知道?因為我有一些小習慣,比如說看按我各類文讚的是哪些朋友、看分享這些文章的又是哪些人、粉絲頁。也就因為這樣,我發現最早最早開始的源頭剛好是我有追蹤的一個粉絲頁,而分享的幾位都還算是小有影響力的網路意見領袖、重要節點。

這次的狀況簡單來說,就是有一位粉絲頁的小編為了好玩修改了預覽的標題,而有些這個粉絲頁的粉絲沒有看清楚原文(或是也有可能備註是後來才補的)就分享出去,誤以為是記者的錯誤,但是有網友點進連結發現原文並未有誤,因此認定是記者事後更改,而Facebook上大家分享的則一定是原本的紀錄。

這其實真的是有發生過,而且極常發生。但弔詭的是,這次罪魁禍首都已經在發文一小時內公開說明,也有在後來補充說明、UDN也已出現公告,卻不見此狀況改變,依舊有許多鄉民拿著被修改的標題截圖聲稱自己握有證據,並堅稱自己並沒有被誤導。


結果始作俑者承認是假的,卻沒有人承認他是源頭、只願持續相信能讓自己高潮的版本……
怎麼讓我想到,跟社運結束時參與者不願意撤退的狀況很像...當然,也真的再次證明了,台灣民眾對副總統的不信任、反感,以及對媒體的戲謔無望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