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得不還是想先跟大家分享一個TED Talk:
本傑明·鮑勃:爲什麽市長們應該管理這世界
你也可以從這個連結點進去: http://go.ted.com/eei
可惜,不管你看完之後有什麼啟發,現在都沒用了,或許你可以下次再思考看看該怎麼選擇。在明明就有九個位子要選,卻幾乎全台灣都在關注台北市長選舉、許多人連六都是哪六都都搞不清楚時,在許多新科技與社群發展都已經大改變時,大家會因為什麼而改變投票、開票習慣?
先從投票開始,就我個人的觀察,年輕人是真的都出來了!有許多是因為近來紛紛擾擾的事件,但也有不少瞎妹是為了跟上潮流、在Instagram上面拍照,證明自己還是以領著潮流;而天氣不錯這代表著什麼?其實台灣已經有幾個研究都已經做過這個題目,例如天氣對投票的影響-總體與個體的分析、《試論投票率與天氣之關係—以立法委員選舉為例》等,針對這個我個人不認同的邏輯,這些研究都證實天氣不影響主要的投票率。
從社群媒體上可以看出,天氣或許不影響鐵票,但是其實首投族與中間選民卻很在意,因為他們才是最在意自己去投票成本高低的人,也是最在意需不需要回到自己戶籍地的一群。以台北市來看,我個人認為很可惜的這個效應或許看不太出來,因為天龍人的這些人這次都被逼出來了!國民黨的死忠者無論是被罵689罵到不爽、不喜歡不支持經濟牌的人,我相信都已經出閘;而柯文哲雖然擁有看起來較高的網路聲量,但個人還是認為連勝文會小勝。
排除了天氣、選情,到底我們還該在意什麼?大家應該都還記得,台灣的各家電視台最愛幹的一件事就是派一堆人到各投開票所,在棚內搞一個連線大廳回傳各地的開票情況,也很有趣的,通常各家媒體的顏色跟各黨的開票方式與速度都有關。根據觀察,各家媒體今年依然都是如此,但弔詭的,是各家居然都還是擺了一堆電話?!!!
不是我在說阿,你們花一堆錢買漂亮的系統,難道只有畫面漂亮,在收集的部分沒有其他改良方式嗎??!大家可以各台都觀察一下,除了最傳統的數字、折線圖、統計圖之外,重金作數位化、號稱HD的各台,到底改變了什麼?進步了什麼?各家媒體除了討論這次選舉是不是2016年的前哨戰之外,大家到底還認真看出了什麼?
簡單看過這些事務後,或許我們也可以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所以我們希望未來的選舉長成什麼模樣?我們的法規有那些地方有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