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聞天祥老師說的,這紀錄金馬獎五十年歷程的紀錄片的計畫,真的很令人擔心,直到瞭解到將由楊力州執導才令人放心,也不意外的,讓我在過程中眼紅不少次。
(以下內容有雷,但畢竟這部片還在處理當中五六十部片的版權,短期內你也看不到,就被雷一下吧^_^ )
令人驚艷的,當旁白開始時,出現了我非常熟悉的聲音:這是孟克柔嗎?又聽了幾分鐘,沒錯這確實是女神桂綸鎂的聲音,少了《藍色大門》時的不確定感、《女朋友。男朋友》時的豪放,這是一段非常安定、但近乎局外人的聲音表現。我曾擔心會不會又是吳念真來旁白,雖然沒什麼不好,但在我們這輩的耳裡,吳導的頻率恐怕永遠跟藥酒、老、看見台灣畫上等號。桂綸鎂這次的聲音演出,身為影后,雖然當之無愧,但身為一個影迷、一個看過許多好萊塢大咖幫紀錄片配音的情況下,還是感覺可惜,因為腳本、桂綸鎂本身的經驗都與金馬獎51年的歷史相差太遠,因而少了點說服力與感動。
(以下內容有雷,但畢竟這部片還在處理當中五六十部片的版權,短期內你也看不到,就被雷一下吧^_^ )
獻給影迷?可不是瞎說的 |
欣賞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部記錄電影的電影,到底該如何呈現呢?楊力州導演最後決定,整部紀錄片是必須獻給影迷、獻給人的,因此除了使用了大量過去的影片畫面之外,也穿插著不同的影迷現身說法,不同年齡、不同經驗,除了見證了台灣電影的發展,更可謂是部血淋淋的近代史。老兵的眼淚、老女工的歌聲,或是愛影成痴到投身進入電影產業,這些過去構成了這部電影,這部充滿了各種對話與經典畫面的紀錄片,對於我這種第一次進電影院是看《鐵達尼號》的人(天啊我才六歲...)來說,真的是對台灣歷史多了不少認識。
片中許多大導演現身說法 |
在映後座談時,有許多人向導演提出了我心中也有的想法:拜託到處巡迴吧!拜託出一個導演版藍光DVD吧!這是部不可多得的經典,也是記錄了台灣這個難有明確認同的國家,一個安靜,卻大聲對話的最好時機啊!
映後座談,聞天祥執行長與楊力州導演 |
觀看此片時,今年金馬獎已經落幕,今年跟幾年前一樣,許多重要的大獎都非國片獲得
,而是被其他臺灣影展外根本看不到的電影奪得,大家也開始反思,臺灣電影還有哪些不足?沒幾日後,國際影后鞏俐透過經紀人放話,認為金馬獎不專業:
第51屆金馬獎頒獎結束,砲聲隆隆卻不歇,金馬獎評審團主席陳冲微薄被網友罵翻,有的說她為個人恩怨狠踩鞏俐不讓她拿獎,有的說鞏俐「歸來」演技精湛「獲十幾億人肯定,陳沖卻忌妒而利用職權不把影后給她」;不過最勁爆的還是鞏俐25日自己出聲:「一個不專業、不公正的電影節,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來金馬獎!」
鞏俐說:「這次來特別感謝金馬獎給我機會,讓我認識了一個不專業的電影節是怎麼樣的,而且一個不公正的電影節會讓所有藝術人員瞧不起不專業的態度。罵聲一片的現象也該讓金馬獎有所反思。我喜歡臺灣,將來也會多次來臺灣,但這是我第一次來金馬獎也是最後一次。」鞏俐個性率直的她決定自己發言。
鞏俐表示作為演員,她以專業來說話,並非邀請她來,就一定要拿獎。多年來鞏俐始終直話直說,她也知道發言可能有人不喜歡,她也不在乎,只是要表達自己心聲。
我不太確定這是怎麼一回事,鞏俐貴為影后,也曾是影展主席,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事後有記者打電話向經紀人求證,對方只說了一句:「世界上哪有國際影展是17個評審的?」這句話就有趣了,所以是嫌太多還是嫌太少呢?台北國際影展有9位評審,編制上相對較少,不過除了奧斯卡金像獎(去年終於從The Academy Award of Merit改成通稱的The Oscars)由於編制複雜,每次都大約是六千多人一起投票外,再來就是剛開始沒幾年的中國的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大約六十幾人,其餘國際知名影展如義大利威尼斯影展、法國坎城影展、德國柏林影展、加拿大多倫多影展等等,都大約只有十幾人,不知道17人這個數字的主要問題到底在哪呢?(印象中,我沒有每個展都重查一次)
另一方面,有人認為既然金馬獎仿效奧斯卡獎,或許也可以討論如何讓規則上不會年年重來,不過這倒更讓我們可以重新思考金馬獎本身的意義:立志鼓勵並帶動整個華語電影圈!而這所謂的華語,是指整個華人圈,因此也不是真的都要用現在所謂的普通話,而有了粵語和原住民語的作品。但反觀奧斯卡獎,一定是在美國電影,其他電影都只能競逐最佳外語片這個獎項,這真的跟金馬獎是同一個思維嗎?經年累月的功勞,是否該在獎項中呈現?還是做為一個以文化、以在地為本的獎項,我們該每年都以當年作為基本標準?
附錄:2012.11.25 當時我曾寫過的一篇評論,記錄一下金馬獎的過去
---------------------
華語電影圈的一大盛事,在昨晚盛大的落幕了。今天早上媒體開始討論哪個女星的穿搭最性感、哪個主持人卡螺絲外,今年另一大特色就是大家都在納悶怎麼台灣電影沒得什麼獎?!於是我查了一些金馬獎的小簡介:
「金馬獎」自民國五十一年創辦,起初只是政府為促進國片製作與肯定優秀影人所舉辦的獎勵競賽。「金馬」二字取自於金門、馬祖的頭一字組合而成;亦符合全球主要影展皆以「金字招牌」為號召的潮流。創辦至今,全名已變更為「台北金馬影展」,不僅是台灣年度最重要的電影文化盛事,主要活動亦擴及四大主軸:金馬獎,已成為華語暨華人電影創作的最高榮譽; 金馬國際影展,則是國人接觸各國傑出電影的最佳平台;金馬創投會議,竭力提供影視創作者與投資發行方合作機會;金馬電影學院,藉由大師傳承以提升年輕創作者的能力與視野。」
「金馬獎自創立以來,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暨華人電影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也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整體電影事業的發展,對華人電影事業,堪稱具有極重要的歷史意義與地位。金馬獎自1962年開始舉辦至今,已舉辦了四十八屆。今年第四十九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將於2012年11月24日舉行。」
恩,原來金馬獎真的是因為金門馬祖,當兵的那個梗反而是後來的,而且原本真的只是為了台灣耶。但是是否有人注意到,我們很早就把「臺灣電影」的格局擴展到了「華語電影」,這應該是非常棒的事,因為不但我們終於了解我們不該關在自己的小圈圈,要更開放才能刺激進步,而且如果真的有人認我們這個獎也才會有夠多的作品來參賽。但是現在的狀況呢?管碧玲立委說現在的獎無法鼓勵國內電影產業,應該砍掉重新辦一個新的、林佳龍立委說「評審的眼光,似乎與社會的脈動有落差。」如果我們辦了一個專業的獎還要只跟隨民眾口味,那我們為何要辦?直接做一個票房比賽,票房最高的國片加碼補助就好了不是嗎?試問奧斯卡獎哪一次的頒獎結果跟票房有剛好完全成正比?
今年的影帝劉青雲說「我拍電影不是為了拿獎。...開玩笑的,當然要拿!」、桂綸鎂從藍色大門出道至今終於成后,都已經展現出了許多從影人員的精神,大家是為了自己的愛而奉獻而努力,得獎則是一種額外的肯定,大家也以能受到這樣的大獎肯定為榮,不分年代、國家。今年的頒獎結果的確令我訝異(我本來以為【女朋友。男朋友】這麼棒的作品會多得一些),但畢竟我也沒看過所有入圍作品,只會說,我尊重專業。但是因為臺灣作品得獎如此之少而說要把這個活動廢除?這真的是天大的笑話!這跟當年國際羽球規則為了不要讓亞洲人得太多獎而一再修改規則有何差?最後只是弄得一臉灰,最後依然無法留住獎項,因為「實力」的養成才是真的!
不知道諸位立委,真的進電影院支持過多少國片?這讓我想到當年一個小故事。幾年前,我發現電影預告出現了一部罕見的國片,而且包含了大量我很喜歡的音樂元素,於是我開始號召親朋好友一起去看,得到的回覆不外乎是「去電影院看國片?太浪費錢了吧。」「主角是誰啊?范逸臣?他不是那個消失一陣子了嗎?算了吧。」「這種東西等電視上有播再看就好了啦。」。於是,拖了很久,我都沒機會去看。某天,我卻看到晚間新聞都重複著一樣的標題「幹,挖國寶捏!」,瞬間,真的,就在這一夜之間,海角七號紅了。新聞剛出來的一兩個星期我都沒空看電影,當我終於有空時,突然發現,我身邊的人不但全看過了,還看了好幾遍!最後找不到人一起看無奈的我,只好下載了自己在家看......。
看完後,我失望透頂。確實是久違的大製作,電影音樂也很棒,但是劇情卻不讓我感到如何,對於那段時期的文化背景還有點讓人搞不清楚狀況,男女主角的在感情戲的表現上也很粗糙。我差不多從那個時期開始瞭解到,媒體的造神能力是多麼偉大!
近幾年,大家大都以此片做為台灣電影圈的復興時期濫觴,開始有大量的大製作國片產出,有錢人開始砸錢跟隨這股風潮。我是個愛看電影的人,讀的學校都離電影院不遠也真是不太好,我開始存了不少錢只為了多支持一些國片。下面這張照片是我還找得到的、我曾看過的國片的票根。有幾部沒留到票根真的很可惜(【第36個故事】的居然不見了!!!)
那些說話很大聲的立委們,你們自己花錢看過幾部?或者我們寬容一點,你們拿了公關票有去支持的有幾部?你們真的了解臺灣電影的困境在哪裡嗎?我曾經看過一部後來也很後悔的國片,叫做【一頁台北】,媒體大肆宣傳說此片多了不起、宣揚了多少台北文化。狗屁。還記得當時一堆政客拿這個出來說嘴,但是你們看過其他描寫臺北的電影嗎?在法國得獎好像很了不起,但這部電影的外文翻譯就是法文,你們知道嗎?劇情不斷的有憧憬法國的意念在,而臺北小吃卻是虛晃一下就過,誠品文化更是看不出什麼端倪,身為一個從小生活在天龍國的偽天龍國人,除了女主角很可愛外我找不到什麼可看之點。
如果大家真的想要支持、了解國片,就請多多參與吧!從高中開始,我極度喜歡挑導演會到現場的特映會,也在網路上搜刮可以深度跟電影交流的機會(所以才得到去看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特映會的機會),直接跟導演溝通、交流吧!告訴他們你的感受,給他們鼓勵,這些是我們能做到的。至於在位者們,請認真地看看我們的國片,不是開放電影去你們想宣傳的景點就是推廣,真正的行銷是需要更有人文感的,青年導演的培養也不該只是要他們比得獎數目,我很愛的【消失打看】已經在國外得過不少大獎,但我敢說,臺灣至今依然沒有多少人看過這部電影。請多鼓勵國片能與校園做結合,不只是校園愛情片,讓現在的學生更願意身體力行支持國片,並讓一般視聽大眾有除了看好萊塢爽片外的鑑賞能力,這才能真正鼓勵到臺灣的電影圈發展!
延伸閱讀:
【鼓勵台灣電影 立委:應停辦金馬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5/today-fo7.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