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時下暴力:慾望與暴力的連結(無雷)

  期待這部電影多時了,一部分是因為製作團隊壹玖八七(一個團隊幾乎現在都不到27歲的概念)有許多人,其實都有參與當年風靡全國高中生的Project10,也是我高中時期,考試讀書的重要動力當然,此片其實跟那些完全無關,但不變的是對於現代學生心態上的側寫,依舊血肉到位;另一部分,則是因為此片導演廖哲毅(Project10男主角之一)曾在去年,站在TEDxNCCU的舞台上分享了對於年輕人的看法,以及電影中的一些構思。
(本篇影評無雷,請安心服用。)


電影海報


  回歸正題,如果還沒看過電影的朋友,請不要去點我剛剛提到的TED Talk的影片來看,裡面有雷。去年廖導演分享時我人在現場,但因為許多因素本來預計二月上映的電影拖到了現在,而從當初版本的預告片、現在版本的預告片與正片,可以感受得到其實製作團隊在這團時間刪修了不少內容,以確保每個畫面、對白都能拳拳到肉,而不再非重點的部分著墨太深。

  在台灣,國片市場上普遍都還不太趕有太前衛的實驗,至少第二次復興以來看不出什麼端倪,只有海角七號後的擴大投資,而這部電影則試圖將舞台劇的精神與電影結合,並且讓主要角色都同時擁有現代故事、舞台劇兩個身分,甚至連演員都幾乎全是毫無電影經驗的舞台劇演員,這樣的嘗試有好有壞。

  先說說這部電影中的那部舞台劇,其實是劇作家亞瑟米勒的作品《熔爐The Crucible》(台譯:激情年代),描述十七世紀末美國一系列的女巫審判、獵巫行動,導致其中一個村莊有許多人為了自己的慾望需求,害死了許多人,而表面上的得利者,也在最後都付出代價。原作品其實是想透過這樣的故事,諷刺美國的麥卡錫主義到處將異己、疑似共產主義者列入黑名單,是一種愚昧的行為。


  在這部電影當中,並未使用原作品當中的所有意涵,而擷取出人人都會為了自己的慾望而行事這點,並擴寫至現代社會中很容易見到的社會事件。現代人不會隨隨便便殺人、動私刑,但我們卻有更多可怕的家暴、言語暴力、網路霸凌等等,實質影響力不亞於將一個人直接吊起來示眾。還好,導演選擇讓演員也呈現了部分的舞台劇版本,讓整部電影多了些趣味,不過也凸顯出了設計上的一些缺失。

  首先,舞台劇與現實的結合,很直接得凸顯了這些舞台劇演員的功力,並非不好,而是在舞台劇的呈現上比現實好太多,導致豐富的語調、肢體表達在舞台劇的畫面中搶戲,卻使現實場景中的互動僵硬,只能透過各種道具、意象式的群眾來傳遞氛圍(紛亂的教室、鍥而不捨的記者),但也還好有了這寓言式的呈現,才不至於使現實中的學校劇情調性太過空洞。

  空洞?電影從疑似有一位老師將女學生打到受傷開始,不斷地以熱舞這種年輕的意象、青春時期跟家人關係的尷尬,來呈現出高中生的奔放,也試圖用各種一次性的暗示,來提醒觀眾全台灣擁有最多弔詭權利義務關係的場域,一個是軍隊、一個是校園。但也因為實在有太多種關係可以述說,每個角色在情感上的處理都較難有表現的機會,而男主角更因是唯一沒有在舞台劇中擁有一個位置的人,而略顯吃力。還好,這樣的問題再使用了穿插的舞台劇後,是成功將宗教上與村落裡小社群關係帶入,並讓不熟悉暴力議題的觀眾,可以透過魔鬼崇拜的印象來強化那種驅使人為惡的動力,也慢慢解釋了女主角在團體中影響力之所以強大的由來。


  即便有這些形式上先天的困難,男主角的單純與女主角近乎人格分裂的表現依然亮眼。為了製造出排山倒海而來的人際關係,導演並未讓每一段關係都有很明確的發展走勢,而是運用滿天星的片段來暗示明示,在這樣的情況下,男女主角並須透過許多的對話、肢體語言來呈現,更不用說名義上雖然是男女主角,卻又因為現代情節與舞台劇穿插,對觀眾而言角色的存在感是不斷被稀釋的,要如何維持主角在一段故事中的主導性?其實是當困難的一件事。

  在形式上,算是近期國片類的創新,尤其是整個團隊都是社會新鮮人的情況下,是一部完成度相當高的作品,也是非常建議進入戲院去支持的電影,無論是為了題材、形式亦或是為了支持國片和年輕電影人。不過為了達到本篇無雷的效果,其餘有雷的部分就等下一篇再聊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