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深夜前的五分鐘:耽溺的存在感(有雷)

  喜歡張孝全的人可能會失望(戲份很少),但喜歡日式電影、小說或懸疑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這個作品。有人建議先看完原小說再來看這個改編電影,但我個人覺得只要喜歡用腦,應該都還是能感受到導演精細、有美感的設計,在雙胞胎類型上算小有突破。(前提:你真的知道這是部日式懸疑愛情片,不是而不是台式自以為歡樂純愛片,看到有些鄉民自己沒搞懂還怪節奏慢,難怪片商近幾年都只敢進日式喜劇...)
  故事內容講述一個來上海從事鐘錶維修的日本青年(阿良,三浦春馬飾),以及一對雙胞胎(陳如藍、陳若玫,劉詩詩飾)和其中一人未婚夫(柯天倫,張孝全飾)的互動。到底是誰的未婚夫?雙胞胎誰是誰?誰愛著誰?這三個問題貫穿全片,除了一個史的男女主角的相知相惜有點突然、有點村上春樹外,整部電影絲毫沒有半點灑狗血的的畫面與台詞,以一部中資、日籍導演(行定勳)的作品來看,非常難得。(繼續閱讀前,強烈建議先看完預告片)


  我沒有看過本多孝好的原著小說,因此一切都會以電影為我的認知來源。一開始我是差點以為是老梗片、好猜的劇情片,但多看了一些後,發現導演的節奏雖慢但是卻幕幕有玄機,在小成本製作之下,輕輕帶出了一個關於愛與自我認同的議題,輕輕地讓你對你為什麼愛一個人有一點思索。
泳池的第一次相遇

  這部電影其實塑造出了兩種主要懷疑,其一是天倫始終愛的是若藍,始終將若藍投射在自己的如玫身上,因此當意外後僅存一人,他還是呼喚著如玫的名字,但清醒的若藍為了能與天倫在一起,從此當起了若玫;其二就是,活下來的確實是若玫,但是天倫還是愛著若藍,因此若玫有意無意地開始有一點點模仿若藍、學著改變,但天倫為了減低自己某一部分的罪惡感,當這種改變發生時,他開始害怕面對自己不愛若玫的現實,開始質疑身旁的人根本不是如玫。

  張孝全戲份少會可惜嗎?以整部電影來說,不,他可能只適合再多個一兩幕,讓他現身說法為何會愛上如玫,僅此之外的劇情都不值得添加,比如有網友建議應該增加吵架後的獨白之類的,但我認為不需要,這個角色最重要的幾個時機點都幾乎恰如其分地出現,襯托出最重要的兩姊妹與差異、分不出兩姊妹的時刻,他都非常精準的表達了,至於疑惑?天倫這個角色其實是個開端,帶領觀眾開始思考,到底天倫愛的是誰?是他直敘的錯愛,還是我們都在愛情裡把自己投射成立一個人?
如玫陪阿良找球,若藍開心自在的與天倫聊天。
天倫認錯人,解救了被路人誤會為如玫的若藍

  三浦春馬其他作品我只看過《戀空》,當年那個狂妄的癌症青年,如今能演出這麼內斂、內心的角色,或許一部分是因為一個不太會說中文的日本人,要演出一個不太會說中文的日本人或許較好投射,而開拍前跟鐘錶師傅學了兩星期,或許也有將那種分分秒秒皆須拿捏得宜、每個零件都要照順序裝填調整的細膩,融合進了角色中。  
天倫懷疑自己愛的人是誰,找阿良幫忙確認

  劉詩詩聽說是因為演出《步步驚心》開始紅的,但我都在看美國影集,對中國電視劇較沒有涉獵,也還沒看過《不二神探》或《綉春刀》,因此對我而言她是一位神似劉亦菲與楊冪綜合版的女演員,之前演技如何不清楚,但在這部一人分飾兩角,需要在個性言語上做出區隔,卻又要因為天倫而偶爾相似的電影上,雖還不到完美但卻已經非常高超了。
若藍、如玫在模里西斯的合照,誰是誰呢?


  劇本與節奏相得益彰之外,也不得不佩服日式情調與中式復古色調在這部片中的呈現,雖然在部分畫面上有點美得太做作(例如隨時都擁有晚霞光線的工作檯),但整體而言卻是舒適而協調的,事後你才會發現,奢華豪宅與路邊工作室的差異不但能夠凸顯,卻又不會在視覺上造成差異感上的負擔、壓迫,美術設計在意境上相當能夠運用整體環境與角色衣著,營造出溫柔又堅定的個性。可惜的是,在歷經了事故後,為了成功混淆觀眾,其實是有一點交叉搭配,使得女主角的個性不那麼明確的,如果能夠再設計出更凸顯灰色地帶的衣著,或許能夠讓更多人理解這部處處暗喻的傑作。
發覺不同的美的地方、確認是否是同一人的地方,那五分鐘的起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